2011年7月26日

難為公家了

通貨膨脹是今天的趨勢。放眼市場上的所有東西,幾乎是沒有不漲價的。產品或服務,為了平衡收支,漲價也實在難以避免、無可厚非的。

國內工人的老牌保險──社會保險(簡稱社險),也醞釀提高僱主和僱員繳交率來平衡收支。這個顧及職場僱員福利的機構和保險,單在去年便做出了整20億令吉的賠償。隨著,僱員受保年齡的提高和更多疾病所受到的賠償,社險在這幾年來面對了給僱員做出巨大賠償的支出,為了平衡收支,看來調高保費已是勢在必行。

縱觀國內保險界,各私家公司推出的保單種類的繁多不在話下,保費的增漲更是見怪不怪。尤其是醫藥保險這門保險,隨著醫療費用的飆升,在一分錢一分貨和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硬道理下,保費的調升已是屢見不鮮的了。但很多人還是“硬著頭皮”的買醫藥保險,完全沒有集體“喊冤”的大動作。

在是否允許社險向僱員和僱主調高社險繳交率,以及何時開始這項決定,政府看來還真有點 傷腦筋。原因不外在於此刻的政府正在制止通貨膨脹,費盡思量的減輕人民荷包負擔。如何制定這個基本上給較低收入群的僱員提供保障的社險繳交率,以便不會給廣大的低收入僱員在生活上有喘不過氣的感覺,真的就很考功夫了。

在平衡社險機構的收支這個環節上,節流應該是大前提。社險機構應該學習企業界的做法,在管理和行政上做出符合時宜的改革。絕對不能抱著是公家機構和鐵飯碗的心態與思維“過日子”。
若提高社險繳交率是勢在必行,社險機構有必要以提高服務素質和水平來使僱員和僱主信服。任何金錢數額的提高,而沒有讓僱員與僱主感受到服務素質的提升,勢必引來人們的詬病。

社險或許有必要考慮,將其保障範圍擴大,以便提供僱員更全面的保障。當人壽和醫藥保險幾乎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時,若有關當局能夠做出協調,使到廣大的僱員無須買了社險又得投保私家保險,那將會使到廣大僱員消費在保險的開銷減至最低。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老話畢竟還是管用的。社險在努力減少開支時,應該更關注僱員的工作環境,以及給僱員相關的工作安全醒覺教育和監督,如此一來,不止給僱員的賠償總數額能夠減少,更重要的是,僱員能夠歡歡喜喜、健健康康的在職場上拼搏,為國家的繁榮而貢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