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

小朋友的魔鬼

醫生是小朋友的天敵;醫生是小朋友的魔鬼。只要家裡有小孩子壞蛋又不聽話,父母就會“嚇唬”孩子,說要帶他去給醫生看、給醫生打針。就算醫生不是魔鬼,但在孩子的成長歲月中,一直被父母這樣“嚇”著長大,多多少少醫生就成為了壞人角色。

這種刻板印象,您還記得嗎?

這數十年以來,病菌帶來的疾病層出不窮,所幸醫學昌明和發達,給人類帶來了注射免疫針的疾病防範措施。也因為這樣,現在的孩子在5歲以前,不得不經歷一系列的疫苗注射計劃。

幾乎所有的小朋友,在出世後的一兩年裡,每個月都得往診所或醫院打疫苗。小朋友往往是被逗著進入診所或醫院,但卻因為“無情”的一針,總是哭哭啼啼的給抱出來。久而久之,小朋友一進入診所,或者是看到穿著白袍的醫生,便自然而然的嚎啕大哭。這一點,和中學時期讀到的那個聽到鈴聲便流口水的巴蒲洛夫對狗兒的試驗是相似的。

於是,小朋友害怕打疫苗,對於握著疫苗針向他們刺去的醫生產生恐懼感,而家長利用醫生來馴服孩子就是這樣來的。

再來一個“極不受孩子歡迎的”,還有警察叔叔。

和幾位朋友閒聊兒時往事,才驚覺大伙兒都有著相同的經驗。孩童時期,大人總是利用警察來“恐嚇”小朋友。小朋友要是頑皮又搗蛋的話,大人就會說:“再吵,再吵就叫 mata(閩南語:警察)捉你去!”

於是,警察叔叔也成了小孩子成長歲月裡的天敵和魔鬼。

幾十年過去了,那些被“嚇”大的小朋友們,對於醫生拿針來“刺”不聽話的小朋友的成長經驗,最多是一笑置之。然而,對於不聽話便叫警察叔叔來捉你的陰影是否也不復存在了呢?警察叔叔是孩子成長歲月的魔鬼的印象,是不是隨著孩子長大後也跟著消失了呢?

政治人物在高喊著國家正面對著一定程度的威脅,社會的動蕩和騷亂彷彿一觸即發。於是,顧名思義維護社會和平與穩定的警察頻頻放話,規勸加警告,要人民百姓遵守條規,不可涉及動搖社會穩定的非法活動,違例者將得面對法律懲罰。

警察執行任務,維護社會和平與安定本是天經地義。然而,那天發生在檳城鬧市和大橋的那場鬧劇;約30名被逮捕的某黨的國會議員和黨要;對滋事分子沒有嚴厲取締等……這一連串的雙重標準事件,警察叔叔又勾起了很多人的孩童記憶。這一回,除了害怕,或許還增加了憎恨。

醫生努力的在長大的小朋友的記憶里脫下了“魔鬼”的面罩,但我們的警察叔叔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