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納吉的緊箍咒

2009年總稽查司報告出爐。毫無意外的,親政府的有些氣得面紅耳赤、有些嚇得唇青臉白。反對黨則像拾到了寶似的,盡情的炮轟。親反對黨的網站,早已經磨拳擦掌,報告一出爐,便砲聲隆隆的給報導了。

這幾乎是一個嘉年華會。總稽查司報告一見光,整個輿論界就熱鬧起來。從電子媒體到平面媒體,從面子書、部落到咖啡店,大家都議論紛紛。絕對是一個當紅課題,不談不可,不罵不行。

我們都會疑惑,這樣的公款浪費、舞弊和濫用事件,為甚麼會層出不窮的定期上演?為甚麼政府又容許這“家醜”高調問世?

網際網絡不盛行的時代,印象中的總稽查司的報告出爐後,當時的反對黨諸公喊喊幾聲媒體報導2、3天便鳴鼓收兵了。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有了網際網絡的今天,凡是引起公憤的事故和新聞,必定在網路上大傳特傳,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日千里般的越燒越熱。

我們記憶猶新。去年的那個彷彿是鑲金的螺絲刀和那售價雷同一間廉價屋的手提電腦的事件歷歷在目、下落不明的當兒,今年的糊塗賬又捲土重來。民眾有怎樣的看法和情緒,是可想而知的。

有人說年度總稽查司的報告是反對黨的大彩頭獎。如此說來,這報告可就堪稱得上是政府的緊箍咒了。到底這是一個怎樣的政府,總是定時給反對黨頻中橫財,然後無助的承受緊箍咒帶來的頭痛?

這要怪嘛就得怪被授與權力花錢的公務員。當然,那些授權監督和執法的機構要是視若無睹,也是罪加一等。那個刻在轉型的努力里,以人民為先的政府若還是無動於衷、或是束手無策的,那就將面對人民嚴厲的懲罰和唾棄。

2009年總稽查司報告裡頭揭發的學童“增補計劃”里的食物,貨不對辦。荒唐到沙丁魚三文治里沒有沙丁魚、雞肉粥里沒有雞肉、炒米粉完全沒有其他食材(百分百的“齋”米粉),還有那原本共2人享用的1粒蘋果,承包商竟然來個“孔融讓梨”,讓6民學童共食。衛生部營養部門的專家披露,如果學童使用這些“無良”承包商提供的食物,將會導致營養不良。

“發錢寒”到打學童們的主意,危害到尤其是家境貧苦而必須接受學校增補計劃的學童,這已經是超出了人們所能接受的底線。根本就是令人心痛和憤怒。

不曉得是湊巧還是刻意,總稽查司報告出爐的當天,首相納吉率領眾部長,高調的推展經濟轉型計劃。計劃如何來個經濟大轉型,刺激幾個關鍵經濟領域,全力開拓這些領域以招徠商家與消費者。預定在10年後,讓國民人均收入最低達到4萬8千令吉。

正面消息和負面訊息的碰撞之下,結果如何,大家心裡有數。自古以來,開源節流本是一體。分開來談,就是緣木求魚,不着實際。西遊記里的孫悟空,護駕唐山藏成功從西方取經歸來,據說觀世音菩薩便把悟空額頭上的緊箍咒給取下。

抬頭看看,馬國政府的緊箍咒,何時會取下?又該如何給取下?納吉大人心裡可有個譜了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