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

電眼捉垃圾蟲

環境的清潔與衛生是一個老掉牙的課題。那些不可隨地拋垃圾、環境清潔人人有責的教條式的公民和健康教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循善誘的師長,從不放棄教導孩子們應該如何照顧及打造一個更好、更清潔的居住環境。

亂丟垃圾被罰款的告示牌、照顧環境衛生的布條和宣傳牌子大街小巷,抬頭俯首,盡入眼簾。然而,是不是喊了一些口號,是不是掛上了甚麼提示和警戒,環境便會清潔了呢?

最近,雙溪檳榔區州議員郭庭源因為區內的垃圾問題而在《光華日報》頻頻亮相,令我有所感觸。檳城的清潔程度和垃圾問題,見仁見智。當然,令人印象深刻和最為經典的是好多年前,當時身為首相的馬哈迪醫生將檳城形容成全國最骯髒的地方。同時,他更毫不客氣的將有東方之珠美譽的檳城比喻為東方垃圾桶。

一個城市或州屬的清潔問題,乍看之下雖然沒有像搶劫放火那樣的“大件事”,但就是因為不是大件事,而往往讓那些當官的、授權打理清潔和垃圾的承包商,就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處理整個城市的清潔工作。

一個城市的清潔指標,給人的便是一個重要的第一個印象;而更深一層的感覺便是,一個政府有沒有那種效率、恆心和決心處理一個城市基本和日常的問題。間中,更是一覽無遺的反映出了那座城市的居民的素質,是接近國際都市市民的水準,抑或是停留在未完全開化的世紀。

像檳島這樣的一個地方,每天垃圾的產量高達7、8百公噸。平均每人每天製造1公斤的垃圾量是有點驚人的。單單一個檳島市政局,每年花費在固體廢料處理方面的經費高達幾千萬令吉。這也佔據了整個市政局大約20%的收入。這聽起來是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

這些垃圾的處理在大體上還算不錯。早前檳島市政局分區處理固體廢料的策略還算成功。最為頭痛的還是不合作的居民,這包括的那些隨手拋垃圾的垃圾蟲、沒有完善的垃圾處理方法的觀光場所的街邊小販和一些大節慶過後堆積如山的垃圾。當然,這也少不了那些歷史悠久和沒有完善的垃圾處理規劃的住宅區。

一個小島,每年得花上數千萬令吉來打理垃圾,然後還給人有滿地垃圾的感覺,真的是說不過去和令人心疼的。前朝和現任政府的官方清潔運動的成效大家都心裡有數。再說,各級議員真正應該做的是,全面探討如何提升環境的清潔。而不是,將主辦清潔運動當著是解決垃圾成災的主要途徑。

循循善誘和愛的教育長年累月的在進行著,一代又一代的這麼教育著下一代,但垃圾一年又一年的增加,一些地方的環境清潔一年不如一年。箇中的原因是不是少了有效的執法?看看每年數千萬令吉處理垃圾的開銷,我們有必要認真的研究嚴厲的執法的成效。

舉例,地方政府有了幾十架的電眼,再加上將會裝置的,就讓我們軟硬兼施的對付垃圾蟲。這樣的懲罰,愛好環境清潔和衛生的我們應該給地方政府鼎力的支持。

那些一年辦了好多次清潔運動的人民代議士和市議員,敬請斟酌!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