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指那些新擔任一個領導的職位者,總得給大家一點顏色看,以顯威風。新上任的國家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 主任拿督依斯邁是新添例子。
依斯邁表示,為了向頑固的貸學金欠貸者追討款項,將會通過修正1997高等教育基金法令,能夠更有效的向拖欠貸款的學生追討款項。
國家高等教育基金,從1997年開始至今,一共發出了馬弊230億的貸款,讓家境貧寒的大學生,能夠在不給家裡加重經濟的壓力下完成大學課程。受惠的大專生的人數高達160萬人。但這些借了教育基金,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真正履行責任償還貸款的只有60萬人。借錢不還的大學生竟然有高達100萬人之眾。這數目之大,還真叫人難於置信。
我想起當年我唸大學的時候,國家高等教育基金還未成立。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那個時期,國內大學的數目屈指可數。莘莘學子總是感歎大學的入學門檻過高,進入大學就讀是好多人的夢想,甚至是家族里值得光榮的一樁美事。
成績優異而能夠進入本地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來至於中下階層的家庭。那個時候的大學生,一進入大學,就得愁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一般上,奬學金和貸學金是僧多粥少。除非成績非常優異,不然,想獲得貸學金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我這樣獲得貸學金的,大都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學習,以期畢業候能夠盡快償還,實踐前輩教導我們的借債還錢、飲水思源。
時代真的是不同了。90年代末後,國立大學林立,私立大學和學院更是如雨後春旬般的出現。為了減輕大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國家教育基金便成立了。於是,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能夠在沒有多大的經濟煩惱下完成學業。
看看國家高等教育基金公佈的數字,我們不難發現,現代的大學生學有所成後,竟然有這麼多人不履行償還貸學金的協議和責任。裡頭還包括了醫生、律師等等的專業人士。這怎麼不叫人氣憤和失望呢。我們自然的會問,這些所謂的受過高深教育的人士,為甚麼連借債還錢的基本操守都沒有?
有些還錢的過程中遇上一些小小的技術問題時,還恩將仇報的大事批評有關當局。這些過火的舉動,簡直就是想要合理化他們不還錢的歪理。也有更多的人的身邊有許多的朋友是借貸者,每每提到貸學金事件時,很理直氣壯的說反正誰誰或某某的也沒有還錢,不用管它的啦!捫心自問,若連自己都沒有履行還錢的責任,你還有資格批評別人嗎?要批評別人,就先把錢還了吧。
為了追討貸學金,有關當局還得發律師信、花錢在媒體上刊登借錢不還者的名單、禁止欠錢者出國等等的措施。利用強硬的手法看來還是有點成效。我支持有關當局繼續的以所有可行的方法,包括通過民間網絡,利用新媒體的輿論力量向欠錢不還的大學畢業生追討欠款。畢竟,他們欠高等教育基金的錢,到底還是人民的錢。這些飲水不懂得思源的大學畢業生,若算不上是敗類,也絕對是成的上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失敗“產品”。 這十多二十年的教育,就真的給國家“培養”了我們所要的人力資源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嗎?
我們想更清楚的知道頑固的欠錢者的名單。我深信,沒有多少人願意給欠錢不還的醫生看病或動手術、給欠錢的律師办案、給欠錢的會計師處理我們的財務,更不想給欠錢不還的老師教育我們的孩子。當然更應該撕開那些欠錢不還、理直氣壯,滿口為国為民的YB的真面目。
4 条评论:
欠钱还钱,天经地义。
有借有还上等人。
有借没还下等人。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对吧。
真的是废话,再循环的再循环, 真的很环保嘛!
个别病例和瘟疫的处理,是一样的吗?
当有100 个人不还钱,可以说是心态问题, 有10,000 人不还钱, 就是行政系统出现了问题。
你又不是做官的,何必帮他们推卸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