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生了一宗醫藥疏忽個案。類似的醫藥疏忽事件,總令人難以置信和搖頭嘆息,但又不得不承認如此事件幾乎是讓眾人見怪不怪的了。
這回,受煎熬的是一位34歲的女化妝師。她因為5個月前動手術留下“後遺症”,使到她無法久站、也不能蹲下。整整4次的復診中,情況沒有改善,女事主就到另一家醫院進一步檢查,才驚覺5個月前的手術留下了一條3公分長的管子。
這是多宗手術後在病人體內留下外來物的其中一宗。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備受人們尊重的專業和一直以來享有崇高社會地位的專業人士,處事馬虎、拿起手術刀時竟如此糊塗。
令人怒火中燒的是,當事主向原先的醫院求助時,有關醫生才承認上一次的手術後的確留下一條管子,並表示得動手術取出管子。這當然是一個適當且應該的解決手術後遺症的方法。然而,院方表示只能豁免手術費,留醫住院和藥物等大約3千令吉的費用,病人得自掏腰包。
讀到這裡,當然你我都會認為,不給這醫院吃官司是不行的了。但真正令我們百思不解的是,為甚麼醫藥疏忽事件頻頻發生?而且,處理事件的醫生的方式是那麼的粗糙?
國家因為要大量的生產醫生來應付國內病人的需求,然後達到理想中的醫生和病人的比率,國內的醫學院便陸續的蓋了整整20多家。除此之外,政府更是將學子們送往海外攻讀醫科。
於是,醫生的人數便快速的增加了。然而,醫生的人數不斷的增加的同時,醫生們的素質又是否提高了呢?尤其是基本的醫術以及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的基本技巧是否都有加強了?
醫生這個行業,具有挑戰的不是疑難雜症。因為,所謂的疑難雜症不是遍地都是。很多時候,很多疾病和症狀都是非常普遍的。只要病人仔細的講,醫生肯用心的去聆聽,很多疾病將會藥到病除,很多細心與有耐心的醫生將會是“再世華陀”。因為很多時候,醫療便是包括了讓病人傾訴內心的苦悶和憂慮,再加上醫生的用心講解與開導。
這十多年的行醫經驗告訴我,耐心聆聽是一帖良藥。行醫的除了醫術得高明,那顆慈悲為懷的心更不可或缺。沒有了慈悲之心,醫生已不再是醫生了,而只是和疾病打滾的一台冷血機器。
我想到一位好朋友的親戚,不久前病重在加護病房做深切治療,醫院的儀器和醫生的醫術都不缺,唯一的遺憾是醫生的思維和態度,令人不敢恭維。身為醫生如果無法感受病重的病人家屬的憂慮,沒有感同身受的安撫對方,對我來說,這是失責。
關心病人、細心聆聽、耐心解釋、誠懇開導,這一些都不是在醫學院教得了的。它是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對苦難的感受的深刻。
時代進步、醫生盛產、醫術更高明的今天,看來我們更需要真正的良醫。
7 条评论:
涂医生,想向你请教一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群好友当中最照顾健康的,每年都用公费做身体检查。他有事时,大家都被吓到,都在想:“连他都有事了,那我不是......”
他今年六月做了体检,医生虽然如往年一样,劝他戒掉“一包烟吸几天”的烟瘾,但还是竖起大拇指说result很美很水。但两星期过后,我这位好友心脏出事了,做搭桥手术。
我想问的只是,那位医生算不算是有点疏忽呢?
谢谢。
其實,不是所有的血液檢查都能鑑定是否有潛伏的冠狀動脈 心臟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除非是在心臟病發作時,那特定的血液檢查將能夠顯示有關疾病。
就算是exercise stress test也無法100%肯定。
這一點醫生一定得對檢查者解釋清楚。
哈,还以为你不睬我呢!
无论如何,谢谢你的意见。
标题错了。
应该是“常识”, 不是”知识“。
疏忽和知识无关!如果是不会运用技术,那才是知识问题!
看来光华应该是错误照登。
moot:
謝謝你的留言。
我得謄清的是,題目是我打的。
我在題目里說的“知識”是:
1。如何依照醫學院教導的閱讀X光照的程序。
如果步驟對了,就不會出差錯。
當然,如果說這是疏忽而和知識無關,也是有的辯論的。
2。文中也提到有位醫生不認真聆聽病人的問題和要求,這也是和醫學知識有關。因為在診病的過程,有些病人的家庭情況和家族醫藥歷史是重要的。因為有好多病是有遺傳性質的。很多時候,醫生就太依賴先進儀器來診病,而不太注重在醫學院一直以來強調的history taking。有人或許會說這是疏忽,但這對我來說是沒有應用在醫學院里教導的知識。
愚公移山大大 :
用错词句不是问题。现在改了,下次小心就好了嘛。
而且:
程序(Procedure) 不能反映知识 (Knowledge),而照章行事(Follow procedure) 是常识( Common Sense)。而且态度的问题,也和知识无关。我应该不需要再举例子吧。
Common sense doesn't come commonly,是很正常的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