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阿婆的故事

阿婆拿著《光華日報》一則新聞的剪報來找我,希望我幫助她。那是大約56年前的新聞,報導她面對困境,她借此向我證明所言不假,她的確需要幫忙。

阿婆整身會酸痛,但還需每天步行一段路去做散工,不然吃什麼?丈夫去世後,她需獨立扶養患上精神病的兒子,這可是她最大的負擔,也是最放不下的事。

多年前媒體報導了她的困境,相信善心人士當時也捐了一些錢協助她,但今天她依然脫離不了困境。為了生活,她還欠了一些債,情況不比當年好。

阿婆剩下的是一副年邁身軀,她需靠勞力來換取微薄薪水養家。她可有什麼希望?沒有,她只不過是要與兒子存活下去,可以過一天,就是一天。

不過,再過幾年,阿婆的體力將漸弱,可能老板不再聘請她洗碗碟,到時候,阿婆和她那患病的兒子要如何生活?

阿婆與兒子住在利華路人民組屋,欠租上千多令吉,所以收到市局的驅逐信函。官員很難理解每個人的背後,都有故事,所以執行任務起來,多會顯得無情。說得好聽,這叫大公無私,有法治精神。

所以,阿婆那天上門來找我。

我們的社會福利網建構得不完善,每個月給赤貧人士福利金絕不是消除赤貧的萬靈丹。政府給錢人民,把最低收入提高到只是超越赤貧的水平,充其量也只能消除赤貧二字,讓有心的政客拿來當政績炫耀。表面上好看,但解決不了問題根源。

你如何解決這名阿婆的問題?讓她的月入不在赤貧人士的範圍,然後找來首長拍拍她的肩膀,旁邊還站著當地州議員一起上報,或許你們會覺得自己是愛心政府,但阿婆她明天的生活依舊。

我們的社會福利網,需納入非政府組織、企業機構和政黨,制定一個有效的機制來協助這些貧戶。政府可以免費讓阿婆與兒子住在利華路組屋,某非政府組織可以為阿婆找到合適的工作,慈善團體負責接送,義工可以定期探望阿婆及兒子,確保政府大發慈悲發現金時,他們也受惠。

阿婆她只不過是想靠自己僅有的氣力來賺點錢過活,難道這一點我們也不能給予多一點的方便嗎?

一直令我放不下的是,有一天阿婆離開後,她那名正直壯年的精神病兒子要如何過活?

一名人民代議士,可以在15分鐘內隨傳隨到,在阿婆悲痛時,陪在她身邊擁抱她,甚至為她而哭泣。但一名人民代議士,更應該在州議會中爭取立法,制定機制。

首長宣佈檳州已零赤貧,正邁向消除貧窮的目標,聽來當然令人振奮,是好事一椿,身為貓議員的,當然要舉手舉腳支持起舞,作為宣傳的重要事項。

不過,一名議員當然要懂得分辨政治宣傳和現實的分別。看看阿婆的遭遇,你就會明白我在講什麼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