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3日

知識路上繼續走

上個星期,檳州民政黨連同宏願開放大學與全國家長教育行動小組(PAGE)舉辦一項座談會,探討將英語教數理列為一個給予家長和學生的一項選擇。


座談會請來了全國家長教育行動小組主席拿汀阿茲瑪、宏願開放大學的教育、語文與通訊院院長艾爾文教授和工業界人士,從各方面探討涉及小學生以英語教數理的課題。

座談會座無虛席。這足以反映一直以來,學生家長對於孩子教育課題的深切關注,更尤其是英語教數理在今年恢復了母語教數理的這項已經“米已成炊”的課題。出席座談會的家長的踴躍和積極發表個人看法,除了讓人聽到了對這個課題未曾聽過的意見,更是反映出了眾多家長的“不死心”。

全國家長教育行動小組的目標其實很直截了當,那就是在國小讓家長有多一項選擇,即以英語教數理,而不是以馬來語。拿汀阿茲瑪說,很明顯的,馬來語不是科學和工藝的語文。更何況,當大家一窩蜂高喊以母語教數理有助以讓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時,或是有心,或是無意的忽略了,在這個學生群體里,很多人的母語(或是家裡的日常用語)並不是源自於這個族群的原本語言。尤其是受英文教育的華裔子弟和越來越多的馬來子弟的日常是百分百的英語。

我一直在想,像馬來西亞一個這麼多元化的國家,在辦教育的這個環節,應該得有很大的伸縮性,絕不能硬性的以單一的途徑來施教。畢竟學生的學習環境和背景因人而異,唯有有彈性的教學方法和政策才能算得上因材施教,達到發掘學生潛能的目的。

身為巫裔的拿汀阿茲瑪說,某些極端和狂熱份子會給她扣上出賣自己語文的帽子,但為了下一代有個更好的教育和學習,她這樣的堅持是必要和值得的。她的決心和毅力是讓人敬佩的。

教育的目的不外是傳授知識和讓學子能有人文素養。在數理科目里,讓學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語文進行學習,然後自然的和國際的科學與工藝知識界接軌,國家的科學與工藝才能不落人後。說到底,有多少人能夠放下狹義的種族和語文觀念,讓自身的母語獲得維護和發揚底下,又能夠以一個國際通用的語言來追求一日千里的科學知識?


近代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滑落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出任宏願開放大學副校長的拿督何燊才博士教授坦言,國內的學者有不少是無法在國際的科學會議時積極的參與談論,參加會議後也無法準確無誤的提呈有素質的報告。他個人覺得,若是在科學和工藝的領域,能夠及早讓學生接觸以英文這國際通用的科學與工藝來學習,這問題便會大幅度減少。

讓我們看看那些掌握政權和打著捍衛民族文化與語言的,有多少是在堅持自己的所要是,也能尊重另外一部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和意願?

全國家長教育行動小組要求教育部給予國小學生家長多一項以英語教數理的選擇,是絕對理智和實際的。無論掌權的或辦教育的,若能宏觀的站在教育或人權的立場來看待這個訴求,那麼這個國家便多了一份的諒解和成熟。

没有评论: